lpl远古龙团战输了几场了

你的位置:lpl远古龙团战输了几场了 > 新闻动态 >

苏东坡:人这一辈子总有历不完的劫,真正能给你撑腰的,是一颗强大的心,不违本心、不忘初心、不负真心,方能成就自己,不负此生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2:35    点击次数:73

图片

图片

作者:不归读书

来源:不归读书(ID:buguidushu)

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地。

♬点上方▶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

图片

作家林语堂在《苏东坡传》中写道:

“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,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,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,是伟大的作家、画家、书法家和诗人……”

不止这些,他还是个建筑家、美食家,有着广泛的兴趣和豁达的胸襟。

然而,纵观苏轼的一生,不如意事常八九,官海浮沉,漂泊不定,流落天涯。

可是,纵然一生苦难重重,饱经风雨,他却能将不如意的人生过得有滋有味。

再读《苏东坡传》发现,苏轼的快乐源泉,皆来源于他强大的内心。

一颗强大的心,能够化解一切磨难与痛苦,让自己拥有穿越苦难的底气,从而成就自己,不负此生。

图片

01

仕途艰难坎坷,不忘初心

苏轼十岁时,母亲程夫人给他讲《范滂传》。

程夫人讲到范滂不畏强权,为民请命时,小苏轼大为感动,对母亲说:

“我将来要做范滂这样的人。”

程夫人十分欣慰,笑着说:

“你要做范滂,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?”

年仅十岁的苏轼立志向范滂学习,在此后的五十年间,无论得意失意,他都不忘初心,惜民爱民。

出入仕途时,苏轼任职陕西凤翔府通判,时逢天降大旱,庄家颗粒无收,黎民百姓忍受饥馑之祸。

看到路边饿死的孩子尸体,苏轼嚎啕大哭,而后他积极组织募捐,兴建了一所孤儿抚养所,并带回三四十个孤儿,留在家中抚养;

外放杭州时,他看到西湖满是水草,影响百姓用水,他便疏浚西湖,修水利、建苏堤,深得百姓爱戴;

被贬黄州时,他看发现当地人因贫困,将婴儿弃至荒野,任其自生自灭,他就带头捐款,成立“救儿会”,拯救无数弃婴;

被贬惠州时,因生产力落后,当地百姓常忍饥挨饿,他便改良农具,亲授插秧技术,大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;

被贬儋州时,那里地处孤岛,文化凋敝,他就办学堂、兴教化,培养出了历史上海南第一位进士。

苏轼一生都对自己的本心坚定不移,即便遭遇官海浮沉,他也始终不改初心,只为百姓造福。

我们常说,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

人生路远,很多时候,走得越远,就越容易忘记自己到底为何出发。

黑格尔说:

“人生最重要的事,就是始终如一地忠于自己。”

永远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。

守好自己,守住初心。

一个人唯有不忘来时路,不失来时心,才能最终抵达属于自己的远方。

图片

02

满肚不合时宜,不违本心

宋朝神宗年间,王安石变法,朝廷分为新旧两党。

双方你来我往,斗得不亦乐乎。

苏轼从施政角度,就事论事,对两方都不满意,于是被两党接连打压。

熙宁四年,新党得势,王安石主政,苏轼抨击新法弊病触怒了王安石,于是被王安石一党百般排挤,无奈自请外放,远赴杭州。

元丰八年,太后临朝,以司马光为主的旧党主政,对新法全盘否定,苏轼上书斥责,又一次遭受排挤,再度外放。

此后,新旧两党都不容苏轼,无论哪方得势,他都难逃被贬的命运。

一次,苏轼退朝回家,饭后在院子散步时,突然指着自己的肚子问身边的人:

“你们说这里面有些什么?”

有人说,都是文章;也有人说,都是见识;

苏轼却连连摇头,不以为然。

只有朝云笑着说:“学士一肚子的不合时宜。”

苏轼闻言,捧腹大笑,连连称是。

苏轼一生,无论朝堂局势如何变化,他始终不站队,不为功名所动,以一腔孤勇对抗当权者。

即便颠沛流离,沦落天涯,他也不违本心,始终如一。

人这一生,总有一些原则需要坚持,总有一些事情不能妥协。

世俗也许很强大,世界也许在变化,每一种面对都不容易。

但无论如何,都不能违背自己的本心。

孟子有言: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地。”

行走于世间,做事不违本心,不亏良心,才能坦坦荡荡走完一生。

做人做事,不讨好、不违心,做真实的自己,就是最大的成功。

图片

03

世间沧桑冷暖,不负真心

苏轼曾对弟弟子由说过一段话:

“吾上可陪玉皇大帝,下可陪卑田乞儿,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。”

这句话用来形容苏轼的人生观,最为合适。

他这一生,几经沉浮,但所到之处,都对人极尽真心与赤诚。

因而上到达官显贵,下到黎明百姓,无不对他称赞有加。

他对朋友真心。

苏门六君子中的李方叔,生活困苦,苏轼便把朝廷赏赐的宝马送给他,让他卖掉补贴家用。

他对百姓真诚。

有人统计,苏轼一生被贬谪过17多次,但每到一个地方,他都能一心为民,跟当地人打成一片。

在徐州,他不舍昼夜与洪水斗争,拯救一城百姓。

在黄州时他跟当地农民一起去城里听书、喝酒,待到饮醉而归,朋友家的孩童口吹葱叶为他相送。

此类事情,不胜枚举。

他对妻子真情。

苏轼19岁时娶16岁的王弗为妻,二人恩爱弥笃。

可好景不长,王弗在27岁那年猝然离世,只留苏轼一人在世间漂泊。

苏轼心中郁结,在茫茫山岗上种下三万棵雪松,以示思念。

对弟弟子由,他更是性命相托,患难与共。

苏辙言:“手足之爱,平生一人。”;苏轼说:“二十无朋俦,四海一子由。”

常言道:“人心换人心,你真我就真。”

人与人相处,需要真心,需要真诚,如此方能长久。

人这一生,唯有历经千帆,才会发现,无论是爱情、友情或是亲情皆需要真心。

以真心对待友情,方能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;

以真心对待爱情,方能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;

以真心对待亲情,方能患难与共,阖家欢乐。

无论世事如何沧桑,人情怎样冷暖,学会真心诚意对待他人,方能赢得人心。

以时间识人,以真心待人,才不枉人生一场遇见。

图片

04

杨绛先生说:

“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,到最后才发现:人生最曼妙的风景,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。

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,到最后才发现:世界是自己的,与他人毫无关系。”

世界是自己的,只要内心强大,生命自会淡定从容。

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,既然改变不了世界,不如试着强大自己的内心。

只有内心强大,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,无惧任何风雨。

余生,愿你我都能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,不忘初心,不违本心,不负真心,把余生过得闪闪发光。

点亮【推荐】,与朋友们共勉。

图片

▶作者:不归读书。来源:不归读书(ID:buguidushu)。

国学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